濟南隆昊實業公司
發布時間:2024-06-18 01:18:40濟南隆昊實業公司
堅持創新發展。突出創新驅動,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強化材料、綠色低碳等工藝技術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強化產業鏈工藝、裝備、技術集成創新,促進產業耦合發展,強化鋼鐵工業與新技術、新業態融合創新。堅持總量控制。優化產能調控政策,深化要素配置改革,嚴格實施產能置換,嚴禁新增鋼鐵產能,扶優汰劣,鼓勵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堅持綠色低碳。堅持總量調控和科技創新降碳相結合,堅持源頭治理、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結合,推進超低排放改造,統籌推進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堅持統籌協調。統籌供給保障、綠色低碳、資源安全和行業發展,遵循鋼鐵工業發展規律,保持去產能政策的穩定性和前瞻性,提高供需的適配性、有效性。
濟南隆昊實業公司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部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鋼鐵工業基本形成布局結構合理、資源供應穩定、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競爭力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行業研發投入強度力爭達到1.5%,氫冶金、低碳冶金、潔凈鋼冶煉、薄帶鑄軋、無頭軋制等先進工藝技術取得突破進展。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80%左右,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5%,打造30家以上智能工廠。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集聚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鋼鐵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工藝結構明顯優化,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布局結構更趨合理,鋼鐵市場供需基本達到動態平衡。綠色低碳深入推進:構建產業間耦合發展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80%以上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資源消耗強度降低10%以上,確保2030年前碳達峰。資源保障大幅改善:資源多元化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國內鐵礦山產能、規模、集約化水平大幅提升,廢鋼回收加工體系基本健全,利用水平顯著提高,鋼鐵工業利用廢鋼資源量達到3億噸以上。供給質量持續提升:高端鋼鐵產品供給能力大幅增強,品種和質量提檔升級,每年突破5種左右關鍵鋼鐵材料,形成一批擁有較大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濟南隆昊實業公司
世界鋼鐵協會1月25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度統計局統計的64個地區的總粗鋼產量將達到19億1190萬噸,同比增長3.6%,創歷史新高。其中,亞洲和大洋洲總產量13.82億噸,同比增長0.6%;歐盟粗鋼產量1.525億噸,同比增長15.4%;北美粗鋼產量為1.178億噸,同比增長16.6%;南美粗鋼產量獨聯合體粗鋼產量為10560萬噸,同比增長5.6%;非洲粗鋼產量為1600萬噸,同比大幅增長26.7%。
濟南隆昊實業公司
面對減產發展的大趨勢,鋼鐵行業不僅要擺脫粗放型增長的慣性,堅持減產控產,還要牢固樹立新的發展觀,實現創新驅動、質量制勝。王建忠認為,當鋼鐵行業從大規模供應型向需求型轉變時,鋼鐵行業首先要轉變發展思路,積極開發符合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的高附加值鋼鐵新產品和新服務,加快鋼鐵行業發展。高質量的發展趨勢正在向前推進。為了贏得新的商機,一批鋼鐵企業不斷提高質量,擴大品種,打造品牌。寶武集團開發應用了世界上直徑管壁較厚、鋼種高的高強度管線鋼。寶鋼特種鋼生產直徑達600毫米的大直徑鋼。大型飛機起落架用300米超高強度鋼突破了大型飛機關鍵部件的技術封鎖;HBIS集團在家用電器彩涂板市場開發了熱水器彩涂板和創新的V形薄膜彩涂板。此外,為了實現新的發展,鋼鐵行業還解決了實施超低排放的“硬骨頭”。中國鋼鐵協會強調,打贏藍天防御戰的三年行動計劃要求更綠色、低碳和環保的鋼鐵生產。事實上,隨著鋼鐵企業效率的明顯提高,有足夠的資金實施環保設備和工藝的改造升級。“現階段,是鋼鐵行業實施超低排放改造、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時候了。”李欣創說,在新形勢下,只有通過改善環境保護,才能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基礎。
濟南隆昊實業公司
發展目標以強化中游生產鏈、穩定上游供應鏈、延伸下游應用鏈,構建規模適中、設產品多樣化、布局合理、、管理的現代鋼鐵產業體系,打造特色產品,推進鋼鐵產業鏈集群延伸和擴大,裝備配套、綠色建筑、消費鋼材。1.大型主要設備2020年底前,1000立方米以下高爐(除生鐵和特鋼鑄造企業外)和100噸以下轉爐全部升級,部分產能退出0.25%;米,200噸及以上示范高爐和轉爐。2.產品結構加快鋼材新材料的開發應用,提高特鋼品種比例,加強大批量、寬覆蓋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形成“金字塔”型產品結構。到2020年底,普通低合金鋼和合金鋼的比重將提高到20%,到2022年底將達到25%左右,為下游產業升級提供支持和保障。3.組織分組加快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努力構建以世界大集團,以國內有實力的集團為支撐,以新型企業為補充的梯次發展格局。到2020年底,鋼鐵企業的粗鋼產量將占總產量的60%,力爭到2022年底達到65%。大型企業集團整合上下游產業鏈的能力顯著增強。4.空間布局合理化穩步推進城市鋼廠向港口和鐵路沿線轉移或有序退出,大幅度提高鐵路和水路運輸能力,基本形成“臨海港口、鐵路沿線”的產業布局。2020年,石崗、鶴崗、樂崗、太行三個搬遷項目建成投產。2021,何剛軒剛的全部生產能力將被收回。2022年,城市鋼廠搬遷工程基本完成。5.綠色生產流程加強無組織排放控制,促進整個鋼鐵產業鏈的綠色轉型,大幅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水平。到2020年,鋼渣、高爐渣、塵渣等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率達到100%,噸鋼綜合能耗控制在570kg標準煤以下;到2022年,企業無組織排放將大幅減少,噸鋼綜合能耗將降至560公斤標準煤以下,流程能耗將繼續高于全國平均水平。6.企業管理的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制造水平顯著提升,鋼鐵行業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到2022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將取得階段性成果,鋼鐵行業主業勞動生產率將提高到1000噸以上。